旧衣的秘密

如果你在非洲街头看见有年轻人穿着鲜亮校服,上面印着“成都七中”、“讲文明、树新风”的LOGO,别惊讶!

这并非是中国教育远走非洲,而是当地年轻人赶时尚,新购中国二手衣。

 曾在上世纪70年代,物质生活贫瘠,秉持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的传统观念,上一辈人俭省节约,很少添置新衣。而如今,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,人们不仅解决了紧张的住房刚需,更被卷入了全球“买买买”的消费浪潮。


据统计,中国人每年人均会购买10件衣服,其中一半会被丢弃。

多达2600万吨的旧衣服,从被扔进回收箱那一刻开始,一段环球之旅就此开启。它们伴随着全球化贸易浪潮,漂洋过海,最终成为当地人民抢购的时髦单品。

拥有全球近 1/6 人口量的非洲,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成衣进口地。从非洲贫民到中产白领,他们一同逛早市,汇集在二手市场,挑选时髦的二手衣服。特别是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,这里拥有东非最大的二手市场,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件二手衣服在此中转。

这些印有神秘东方文字的二手衣服,在非洲成了时髦的点缀,同时也因为物美价廉,备受年轻人追捧。

旧衣回收市场的规模极度增长,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,是亟待开发的生意蓝海。一些非洲本地人甚至靠着售卖这些二手衣服,日入斗金,成为暴发户。

与此同时,二手衣服市场繁荣也让非洲国家制造业备受冲击,很多国家为保护当地服装企业,尝试提高进口关税。到那时,这些过盛的“衣服垃圾”又该流向何方呢?

学生校服成潮流单品

非洲是全球二手服装消费主力。

据联合国官网贸易数据显示,2018年,全球二手服装总进口量达41亿美元,其中非洲市场占据了13亿美元的份额,这也意味着,全球1/3以上的二手服装,最终都会远渡重洋,在非洲找到寄生之所。

自2009年始,我国二手衣出口量在非洲二手市场大幅度抬升。到2018年,这个数据达到了惊人的2.8亿美元,其70%以上的潮流单品流向非洲市场,多数二手成衣进入肯尼亚、安哥拉、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当地市场。

 二手校服朴实无华,且具备宽松、弹性强,透气耐磨等优点,在非洲的街头巷尾最为常见。


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,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非洲人都穿着汉字T恤出镜,虽有些羞涩,但都觉得衣服很酷!

曾有一位旅游博主到达肯尼亚游玩,发现街头行走的年轻人穿着自己母校的校服。他调侃道,他乡遇故知,竟让自己遇到了“校友”。

我们曾吐槽乡土校服是青春的噩梦,一夜之间竟变成了非洲年轻人的潮流单品。

在非洲基贝拉贫民窟里,美团、饿了么及证券广告的工作服成为工厂里的风景线。

吴京同款运动服,因上面印有“中国”二字,成为街上回头率最高的单品。中国游客为了拍非洲人胸前的“中国”特写,一路追到小伙家里,拍完塞1000肯尼亚先令(约等于人民币58元),作为劳务费。

二手女式内衣、雪纺裙,也在年轻非洲女性之间受到热捧。每当集市摊位前一大衣服开封,很多女性便会围上来挑挑拣拣。刚开包的衣服价格大概率能够卖个好价钱,成色好一些的女士连衣裙往往能够卖到七八美元。

这让辛苦盘货的二手批发商每日起早贪黑,把从中国沿海进来成捆的大方块的衣服拿回家,之后经过挑拣消毒、熨烫裁剪等多项二次加工处理后,再流入市场。

当然,他们所收获的回报同样不菲,曾在纪录片《旧衣的秘密》出镜的加纳小哥就表示,自己最高日赚曾达到25万元!

日入斗金,成为暴发户,于非洲大陆人民,不再是天方夜谭。

非洲小伙为何钟爱“洋二手”?

对于这种来自国外的旧衣服,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,叫做洋垃圾。

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,这些“洋垃圾”也曾在我国出现过。当时很多城市多有经营“外贸二手服装”的店铺,经由广东、福建等地流向全国。不过,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,这样的“洋垃圾”早已在我国销声匿迹,再也没有市场了。

同样,对于当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的人民来说,新衣消费较为奢侈,而来自中国的二手服饰,价格低廉、款式较为新颖,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对于服饰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
这些二手成衣在非洲市场被分为三个等级,价格也呈梯度增减。

一等品是公认的国际一线大牌,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。非洲富裕一族更青睐这个梯队的二手衣。至少是牌子货,穿上体面。

第二梯队的大众快消杂牌,衣服上可能会有一点瑕疵破损,售价仅几十元。很多普通工薪阶层顺手买回家,稍微熨烫,第二天就可以穿上身出门。

三等品则可能低至五元至十元,通常被销往农村地区。

中国二手衣服价格非常低廉,大量旧衣服本来就没有回收成本,约以3000元每吨的价格卖给非洲批发商。

在无形之中,这些中国制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非洲审美。

近年来,中国设计的衣服因主打款式时尚、得体大方而闻名。浙江乡下张老板的旧衣分拣厂因为致力于满足“非洲20国”消费者不同的时尚需求,对非洲批发商来说很有竞争力。

无论是扔进垃圾桶,还是献爱心放在旧衣回收站,旧衣服第一站来到“旧衣分拣中心”。在张老板的旧衣分拣厂,分装的工作人员们已经间接决定了下一个季度非洲的“流行”趋势。

譬如,厂里的刘阿姨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荣获“豆豆鞋分拣大师“。她细心地将不同款式的豆豆鞋分批次、分箱包装好。商务款、土豪金款、居家款······这些都是非洲街头精神小伙的最爱。

非洲小伙曾在非洲版“得物”平台上发布了一系列豆豆鞋穿搭技巧:“我脱下夹脚的凉拖,换上崭新的商务袜,踩着遥远中国进口的豆豆鞋,气质变化立竿见影!”

二手服装能够在非洲市场打开销路,形成完整、成熟的商业链,不仅是因为非洲市场的刚需,还依靠中非商人的共同努力。近年来,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,“一带一路”等政策加强了国际间的联通,建立了较为稳固、友好的国际关系。

非洲人民对印有中国二手衣物的推崇,也侧面反映了两个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通。

二手衣未来走向?前景尚不明朗

二手衣服物美价廉,不仅解决了非洲人的生活所需,同时二手销售产业链延伸至进口、洗衣、物流、裁缝等多个环节,为当地人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。

同时,对出售二手衣服的源头产业链而言,更能解决国内大量闲置衣物及废弃衣物的处理问题,还能为一些家庭带来经济收入。这样来看,二手成衣经济贸易不失为一种合作共赢。

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,大量购买国外二手服饰,无疑对当地的纺织业造成较大冲击,甚至扼杀了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和进步。产业背后的繁荣,意味着本地服饰生产和销售竞争力下降。举例来看,加纳本土工厂生产衣服的成本就是二手服装的40倍。

本土服饰的高昂价格无疑又扩大了二手服饰市场的贸易规模,形成恶性循环。

1980 年前肯尼亚有 50 万纺织工人。如今,该国仅存 2 万多名纺织工人。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一家制衣厂,上世纪 90 年代有 1100 名纺织工人,如今不但没有扩大规模,工人还减少了一半。现在只有极少制衣厂还勉强为生,大部分都已关门歇业。

非洲许多国家对于进口二手服装心存隐忧,卢旺达、肯尼亚等国家甚至开始禁止二手衣服的进口。在振兴本土品牌驱使下,非洲国家积极出台关税政策,试图扭转局面。2017 年 6 月,卢旺达总统保罗 · 卡加梅曾坚定表示:" 我们必须打造和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。"

但他们很快意识到,庞大的二手衣服产业链已然搭建, 一旦大幅提高关税或禁止二手服装进口,将会造成严重的失业潮,增加社会不安定。

美国经济学家Pietra Rivoli教授在《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》中写道,“人们一旦尝试过既便宜又时尚的衣服之后,那么禁止二手服装贸易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,它只会让更多的人们想办法绕过壁垒。”

禁还是不禁,变成了两难的选择。

旧衣的秘密

点击手机浏览器底部 或右上角等按钮,可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

微信扫一扫,订阅「故事365」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(无需密码 现在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