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与尊重是育儿的基石

小艾特被挑选成为试验对象时,只有9个月大,他拥有一切婴儿的特征,爱笑、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。

实验开始前,艾特接受了基础情感测试:实验员每天都会给他送礼物,可能是一只白鼠,可能是一只兔子,也可能是棉絮、带毛的动物尾巴等。艾特欣然接受这些礼物,并对它们没有恐惧,还会兴奋地伸出小手去抚摸它们。

实验员记录着:艾特一开始是不怕这些毛茸茸的东西的。

实验正式开始,艾特被放在垫了床垫的桌子上,行动完全自由,他附近有只小白鼠。

小孩子本就容易对宠物产生兴趣,艾特很快就伸出手,想要摸摸那只小白鼠,就在他的手快碰到小白鼠时,实验员在他身后突然用铁锤敲打悬挂着的铁棒,制造出刺耳声音。

艾特吓了一大跳,本能地大哭。当他发现噪音没有继续后,停了下来,注意力重新凝聚到了白鼠身上,可当他再次尝试接近白鼠时,刺耳声如约而至,这样反复了几次。

到了后来,艾特对这一行为产生了条件反射,只要白鼠出现在眼前,就算没有噪音和其他干扰,他也会表现出极度恐惧的样子,哭着转身背对白鼠,并试图离开。

主导这个实验的科学家叫约翰·华生,他之所以选中艾特,是因为相比于其他婴孩,艾特更加“镇定而被动 ”。在又经过五次类似实验后,华生得出结论:

巨响单独出现,引起艾特恐惧(无条件反射)。

白鼠与巨响同时出现,引起艾特恐惧(无条件反射)。

白鼠单独出现,引起恐惧(条件反射)。

18天后,华生将一只非白色的兔子带到艾特面前。之前,艾特是喜欢这只兔子的,可这次他一看到兔子就变得焦躁不安。

华生进一步测试发现,艾特对狗、豹皮大衣,甚至长胡子的圣诞老人面具都表现出了同样反应,而它们的共性是带毛。华生总结出,经过那次“白鼠”实验,艾特对所有带毛的物品产生了心理恐惧。

艾特身上的反应让华生激动不已,他开始撰写实验报告,并在里面指出,人的行为是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造出来的,正如实验中他能成功地让婴儿惧怕一个他之前喜爱的东西一样。

报告一经发表就轰动了世界,华生也名声大躁。

有人认为用婴儿做实验违背人性,华生辩解称,实验对艾特的伤害很小,且由于他极为年幼,处于无意识、无记忆状态,实验对他今后的成长不会起到太多负面作用。华生还有道护身符,用艾特做实验是经过他父母同意了的。

艾特父母收入很低,只要艾特到一次实验室,他们就可获得一美金的补贴,这对当时他们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可观的。但艾特母亲也不是全然不顾孩子死活,她反复咨询过华生,是在华生承诺实验完成后会消除艾特的恐惧感后才答应的。

然而,实验结束,华生没有对艾特使用脱敏疗法。或许,他从一开始就知道,这种恐惧是不可能被治疗的……

艾特饱受恐惧折磨,约翰·华生却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心理医生,拿了心理学会的大奖,风光无限。

他写了许多儿童教育相关的书,甚至放出话来:任意给我一个健康的婴儿,不论他的天赋、能力、种族、基因如何,我都能把他培养成我所希望的模样,包括医生、老师、律师、艺术家,甚或乞丐、窃贼。

他试图给儿童构建一个彻底程序化、没有情感的环境。在那里,人更像是机器,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,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。而当出现“程序异常”的时候,可以采取打骂等手段让其重回正轨。

华生坚持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,并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。在孩子的童年时期,华生给予了他们非常严苛的成长环境。结果,他大儿子年少时多次自杀未果,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;他女儿性格沉默、暴躁易怒,常常酗酒,并多次试图自杀;他小儿子离家出走,一直流浪在外。

这样的悲剧延续到了第三代:受成长环境影响,华生的外孙女也对酒精有了依赖性,总是喝得酩酊大醉,并在回忆中透露,其曾多次萌发自杀念头。

回过头来,我们再看看无辜的小艾特,他离开实验室后,因长期处于恐惧之中,精神遭受了重大损伤,最终因脑积水症离世,去世时只有六岁。而直到去世前,小艾特都是充满恐惧的。

他死后,人们才知道,艾特原本就有轻微残障,之所以华生觉得他“镇静且被动”,是因为他有精神损伤,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低下。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,华生刻意隐瞒了这个事实。

当然,也因为艾特的大脑本就不健全,所以,并不能绝对地说他的“脑积水”就是实验触发的。我们这里谴责的,更多是非人道实验对他造成的心理伤害。

小艾特的惨剧发生后,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了实验伦理规定,严禁进行违反伦理的实验,华生被迫离开了心理学界。

但他的人生,并未因此陷入低谷。

他去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广告公司,短短两年时间就凭借出色的表现升为副总裁。他在广告业干到了65岁,安稳退休,又在医生的劝告下戒除了酒瘾,晚年身体康健,心情愉悦。

他于1958年去世,享年80岁,去世前不久,美国心理学会表彰了他对心理学的贡献。

另一方面,以华生的“不要过度关照孩子”为核心思想,衍生出了哭声免疫、延迟满足、婴儿独立完整睡眠等抚育方式,让无数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,留下了心理创伤。

时至今日,仍不时有人为“哭了不抱,不哭才抱”的哭声免疫法站台,鼓励父母们在孩子哭泣时不闻不问,等不哭了再理会。有年轻父母采用此法尝到“甜头”后,成为其忠实拥护者。

殊不知,人在悲伤难过时需要抚慰是天性。被用这种方式抚育的孩子们,成年后轻则出现缺乏安全感、睡眠障碍,重则会出现自闭症、精神分裂等症状,一生不幸。

在我看来,爱与尊重是育儿的基石,不可动摇!

有了爱,什么奇迹都能发生

爱与尊重是育儿的基石

手机用户点击浏览器底部 或右上角等按钮,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

微信扫一扫,订阅「故事365」
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(无需密码 现在注册